大林王朝尊崇黃老、道教盛行,在崇玄署的座椅上,是先道、后儒、再釋,是開國太祖欽定的位次,先后有序,不可忤逆,不但將“道舉”正式納入科舉體系,在王朝衰落時期,依舊是“大林宰輔重臣,未必擅長執(zhí)政,卻必然精通青祠”的風氣。
未經(jīng)允許,私自穿戴道袍、道冠,屬于僭越之舉,按律需要被流徙數(shù)百里,甚至千里之外。大林王朝道觀林立,崇玄署記錄在冊有千余座大小道觀,道袍樣式大體上粗略分為龍虎祖庭和南式、北式三種,三者又各有細分差別,尤其是龍虎山祖庭的黃紫貴人,被譽為羽衣宰相,尊貴殊榮,無以復加。
話說龍虎山道士葛清平云游中,途徑一山,見一座道觀,雖是碧瓦珠甍,但門前卻長滿雜草,似是荒廢已久。
葛清平頗感可惜,倏爾吹來了一陣腥風,那風中似乎是腐臭難聞的味道,像是從道觀之中傳出,再看那道觀頓感陰森可怖,于是匆忙離開,往山下走去。
山下的村子里一片寂靜,忽見一戶人家亮起了燈火。
葛清平就上前敲門,那門吱扭一聲打開了一條縫。
一個老者小心翼翼地向門外窺看,葛清平趕忙近前道明身份,只說是一位云游道人,到這里想討口水喝,借宿一晚,老者這才將葛清平讓進屋中。
落座后,老者為葛清平沏上茶,訴說原委,道:“想必道長你也看到了這村子里一到晚上便關(guān)門閉戶,皆是因為有妖邪傷人害命,不知道道長可否替天行道?”
原來,那座道觀叫做云虛觀,百多年前,有位云虛道人在觀中修道羽化成仙而得名。
云虛觀一直香火鼎盛,三年前,村人們募集錢財將其返修,期間從后院井中撈出一具尸骸。
那尸骸額頭上被釘進了一顆三寸長釘,村人心善,便將釘子拔出,尸骸安葬。
不料道觀修繕完畢后,去觀中焚香祈愿之人便常常離奇失蹤,后來有人在道觀后院發(fā)現(xiàn)了失蹤之人的尸身,血肉模糊,身上被啃食的慘不忍睹,有些部位也露出了森森白骨,更加詭異的是在被害之人的嘴里,竟然發(fā)現(xiàn)有人的血肉,也就是說,被害之人很可能是自己把自己身上的血肉給啃噬了。
內(nèi)容未完,下一頁繼續(xù)閱讀